这是我十四年学生生涯里的第一份检讨书,2012年,我想我该狠狠地记住这一年。 我必须承认学生工作积极性不好,我想原因在于: 首先,对学校不满,态度消极,这一整年来我一直都在要不要继续坚持这里的学业而由于不觉苦苦挣扎。我作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毕业的优秀学生,无奈高考失利又逢课改无法高复,如今却只能在这地方徒然耗尽青春。江浙一带历史上向来学盛产学界泰斗文化名流,实力远胜于他省。如今在这个没有文化氛围的偏远山区,寂寞而悲哀,心绪实在不佳。我正常成绩本应上重点大学,上这边的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这样的学校应该没有多大困难,模拟考试我曾两次考到620分左右,然而高考不幸阴沟里翻船跌得十分惨痛,又不幸逢浙江课改无法高复,最后屈身于此,又始终无法释怀,尤其是亲身这样的环境常令我不自觉地悲叹高考的失利。 李老师说"我不信任你,所以我没法托大任于你"。其实我大一的时候做过班长,做过青协干事,做过信息通信部助理,班级、部门的工作都在我手下做地井井有条,成绩有目共睹,我怎么不可信任?问题在于转来这里后种种原因在这里我实在状态不佳,心境由内而外反映出我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如果大一的同学过来一定会惊讶于我怎么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吧。环境对一个人的塑造和影响的力量真的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为什么今天没有及时过去去参加今天的毕业生典礼呢?正因为对我自己这个办公室副主任的职务的认识,我首先觉得活动不会怎样有意义,其次自己去了也无非充一下人数。事实上证明的确如此,其实后来我下完课还是去了的,看到大厅内穿着学士服的只有前边的一半人,而后边一半坐着各院毫无关系的学生会成员们。我不禁想问,这究竟是毕业生的典礼还是学生会的典礼? 李老师跟我说要学会灵活,我认为这的确是中国人的一大特色,外国人早已从公共秩序上面惊讶地领悟到了中国人的"灵活"。然而这恰恰是中国人的悲哀,他们要活在虚伪和无聊之中,自认为自己可以充分灵活地应对这个复杂社会的各种居心叵测的情形。然而有没有想过,正是国人自鸣得意的灵活纵容了这个社会的复杂?人的价值在于何处,人难道仅仅是逢为了场做戏而来到这个世界么?然而,普通人无非是为了生存而已,他们鲜有追求安于现状满足于让他们的生活被行行色色的逢场做戏添堵。这正是小老百姓们艰难爬行于世的艰辛之处。 我之所以转学时因为对于外语学院大一老师的教学水平十分失望,对从外语系毕业从事何种工作亦无所适从,怀着对深刻思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更好打算我来到了文学院。然而请容许我说实话,广告系的老师水平也实在不容恭维,我甚至觉得还比不上我们一些高中的老师,课程安排也不太合理,对于同学们的情况我也是十分失望,不是因为他们智慧平庸,而是因为他们不求上进。自己对于广告的激情也在开学两个月的疯狂阅读课内课外专业书籍中又在现实的不佳的教学环境中慢慢耗尽。 我无意于和身边的同学交朋友。放眼望去时间挤满的全是一群群的牛。有对牛弹琴的牛,你跟他讲使命讲精神将报复讲文化讲思想讲国家大事完全白搭;有沉默憨厚的牛,他们缺乏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声音,一切都只是随波逐流,一个一个全是时代的过客;有疯了的牛,横冲直撞破坏和平与秩序;有吹牛的牛,吹牛不打草稿夜郎自大牛皮吹爆天,吹地自己都快分不清真实还是虚幻。除此之外病牛死牛废牛昏牛侏儒牛愚牛傻牛恶棍牛,真是牛气哄哄来势汹汹闹得这个世界好不欢腾。 我知道我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如果诚心要学习的话当初根本就不应该只将就于一个二本的大学。然而事已致此,我无力回头,老天亦没有给我机会回头。 大学是什么?是虚伪?是懒惰?余杰在一篇文章里这样阐释大学的意义:"大学的目的是人格,而不是人力。它是一种通才教育,令人能够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它是人类清除成见,并奠定理智的基础……"。萨特讲过,"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就应该对一切未能挽回的事实负责。"然而在这个时代,当代大学中其实又能有多少能有被称为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不单是知道分子,更应该是关注他的外部世界,关注他所在社会,并能以一颗正义的、非自私的心,以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思想境界,以责任感使命感,坚持为自由民主真理而奋斗。试看当今,那些缺乏人文关怀的学校所造就的一批批工业成品般的知道分子,便可窥知当代中共其实是多么缺乏知识分子了。更何况我们很多大学连教出知道分子的水平都仍很不足。 然而对现实越清醒的人在现实中反而越是痛苦,对于大学体制的不宽容我实在无奈,无法到好的学校去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实在可悲可叹。 我无意于听那些没有多少含量的课,考试也只是随便应付。我只是自己找学习资料,但进程缓慢也常常令我觉得困难重重,但这依然胜于听那些所谓老师的课。 陶东风教授在他的《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一书导论中写道:"…这是非常典型的以科学化、标准化名义行使的文化暴政和知识暴政。它所起的作用不外是封杀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成为科教书的进而使科教书背后更强大的正统观念的驯服工具。"事实上,这一点在我们广告学课本中反映得尤为明显,而教师所出的题无非照之搬几个空格来让你填,上课亦是这种填鸭式,完全不把广告人的动脑、创意精神的训练当回事。而教科书中总结的,至于其完备性科学性皆有待商榷,此外不乏诸多正确的废话。这难道不正是文化暴政和知识暴政么? 一个周末上课补习汉语拼音、讲座寥寥又不外乎"安全知识讲座"这样毫无深度和创意、活动脱离不了"趣味篮球比赛"之类的学校,怎么看也只是个差劲的中学。这样的学校也能是中国排名中等的本科大学?我真的无语且将近失语了。(事实上这样的环境已经让我失语了,人和物都逼得我如此。) 听这个学校的课常常让我觉得痛苦和失望,每每想到自己的大学学业如此不顺,心中万般煎熬、失落、苦闷,三番五次有种走入死胡同的无奈感翻涌在心头,无声无息蔓延着并长出刺了穿透我的血脉和骨髓,难以模式的沮丧久久回荡心头扫地人热情全无。这几乎是我人生中精神上一个无比巨大的梦魇,牢牢地像影子穷追不舍。 北大教授孔庆东说:近代以来,大学放弃了人性,大学生蜕变为小学徒。大学成了贩卖知识甚至直接贩卖文凭的"文化驾校"。近代以来的大学开除了孔子和释迦牟尼,近代以来的圣人也就纷纷逃离了大学。鲁迅为什么逃离北京,逃离厦门,逃离广州,最后在上海滩落草为寇?就是为了逃离大学。鲁迅的后半生,可以说就是在跟大学里的无耻教授们浴血搏斗。蔡元培改革北大,企图恢复大学培养全面人性的高贵精神,但结局是黯然离去,独善其身。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无数英雄豪杰,他们都逃离了大学,另设杏坛,因为他们明白,当代的大学之道,已经不在大学的高墙之内了。 正如这已然不是一个严肃的时代一样,对于这个大学我更没有十分严肃的看待。因为我也似乎有些超然于条条框框之外了。 我想这大概也是我无意于再这边的学生会拼命工作的缘故吧。只是学生会人员众多,大家都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我且满足于在做完自己分内的事的事后再在哪个部门需要帮忙的时候出现以下,比较文学院男生比较少,要用到的地方其实也不少。所以我不温不火地甚至某种程度上讲是比较消极地担任了整整这一年的办公室副主任。 留在这里很痛苦,我常写日记,并称之为狱中笔记。我曾经在日记里写道:"今天开始,我将赋予人生这一阶段一个新的定义:苦行僧的狱中生活。唯有如此才可以给予现在的物质与精神双重贫瘠的生活于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抹平我浮躁的夹杂绝望与无奈的心灵,安顿下对这个环境的无力反抗——我只能够这样定义和抉择面对这个强迫笼罩于我升上的无端无涯的黑暗。"我把在这里生活下去的勇气和意义寄希望于能够把牢底坐穿,却又时时不自觉想到要逃离,然而我终究不能轻易下下决定。于是,留下的,仅有苦闷。 作家张炜在《古怪之美》中写道:"一个孤独和寂寞也难以抹杀的生命才是真正强悍的生命。不言而喻,他们往往都是一些天才。" 这句话似乎给了我一些鼓励。 这一年我真的思考了非常多的东西,也广泛阅读了余杰、许知远、孔庆东、徐晓辉、梁文道这些优秀北大人的作品,了解和学习了金融学、证券投资、哲学、美学、社会学、文艺学的很多东西。我只能通过阅读和学习网上的课程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托马斯说他自己有着"犬一样的胃口"去读书,然而我自知其实差他很远。 我待下去,有一个原因是期望可以吧自己未来的路想得更明白,所以我常话时间在研究金融学会计学社会学哲学美学这些课程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的问题上,并觊觎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然后考研。 不是我放不下高考,而是实在放不下对于高等教育的追求。但是又奈如何,课改早已剥夺了我高复的资格,我还有什么办法进那些名校?我想过考研,但现实的诘问是,名校考研时那样一个完全靠自学就能考上的么?我并不是一个聪明透顶的人,曾经高中的优秀的成绩大多是因为勤奋(尽管最后的高考并没有给我回报)。再说对于当今研究生教育的品质也是值得质疑的,正如俗语说的"北大培养的是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生,三流的博士生"一样。 我也考虑了自考、成考、出国、创业种种出路,但皆还是犹豫万分。假若要走,我又不得不面对"娜拉走后怎么办的"现实诘问。 看了一些关于美国名校的视频,发现真的有如天堂一般。事实上对于教育的投入绝对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的,比较这个时代几乎每一个有机会成功的人都要跨进大学校园,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他们会在这里投入很多的宝贵时间,它绝对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然而中国大学现在本身师资力量就十分薄弱,却还急于搞研究而忽略正常的授课,真是本末倒置也,实在令人失望。中国大学无论是体制上还是内容上,硬件软件都要好好改革、更新,够则难以发挥它真正的作用而成为一块失败的硬伤。 然而现在我只能把自己当做苦行僧,把这里的生活当成炼狱,但我有时也质疑是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的故事是否误导了我们,好让人们安于逆境苦难。人生不过短短数十年,为什么硬要把自己安放在一个"非人"的环境呢?诚然文革时期被打成右派的无辜的知识分子是无可奈何的,然而这个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但是体制不够宽容的时代同样有很多羁绊着我们的事情。我若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我想我会安于这个环境;我若是个直肠子的勇夫,我大概早已抛开一切离开了这个环境。无奈我恰是个被所谓责任、观念缠身的人,这导致了我犹豫不决的痛苦。 李老师本是要我做对于自己学生工作不到位的检讨,而我却花了4000字大谈起了学业和人生来,但我认为这些东西的困境正是我工作积极性低的根源所在,且便拿来摆明也作为自己一年多的思路的整理。 大二愰眼马上就要过去,学生会干部生涯到此也将结束。想来因为自己的这么多个人原因导致在其职不尽其力,没有取得任何的信任和成绩,愧疚难当。除了每天下午去办公室开门、买些奖状窗帘填了百来张奖状、替人值一下班以及一下杂事之外似乎鲜有贡献。就学生工作而已,我知道自己是不合格的。不管怎样下边几个活动我一定尽力配合好吧。 草草四千字,反省可能有不够深刻的地方,但我至少已经在好好地反省和总结了。我说话有的时候很直,或许不乏锋芒尖锐的地方,里面一些东西可能对学校有冒犯,还请见谅。 |
本文标题:高材生的第一份检讨书
原文地址:http://www.jiantaoshu.cn/xuesheng/1297.html